:::
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ī |
解釋:
[名] 1.死人的軀體。同「屍」。《左傳.成公二年》:「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尸。」《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乃伍員浮尸於江流,三閭沉骸於湘渚。」 2.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再拜,尸答拜。」唐.李華〈卜論〉:「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變,戰國蕩古法,祭無尸。」 3.神像、神主。《儀禮.士虞禮》:「祝迎尸,一人衰絰奉篚哭從尸。」唐.皮日休〈正尸祭〉:「生象其死,窮其思也,尸象其生,極其敬也。」 4.姓。如春秋時秦國有尸佼。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主持。《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新唐書.卷一一八.裴潾傳》:「凡驛,有官專尸之。」 2.空占職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莊子.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 3.陳屍示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國語.晉語六》:「殺三郤而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ㄕ #ㄕ |
正字: | 屍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尸部》。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尸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