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灰鶺鴒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灰鶺鴒
英文名: Motacilla cinerea cinerea
描述:
體長約18cm。雌雄鳥、冬夏間的羽色略有不同。喙及眼皆為黑色。雄鳥繁殖羽頭上、背部及小覆羽為鼠灰色,具白色眉線及顎線,頰為暗灰色,腮至前頸黑色,胸、腹部、腰及尾下覆羽為黃色,飛羽為黑褐色,羽緣白色,但不具翼帶,尾羽黑色,外側尾羽白色,腳為黃褐色。雄鳥非繁殖羽與繁殖羽類似,但是腮至前頸為白色,而非黑色。雌鳥繁殖羽與雄鳥繁殖羽類似,但是腮至前頸為白色,或是具有暗黑色的斑點,其餘大致相同。雌鳥非繁殖羽類似雄鳥非繁殖羽,但是胸部及腹部為污白色或淡黃色,與亮黃色的尾下覆羽有所差別。
分布:
繁殖區域包括歐洲、俄羅斯、西伯利亞、庫頁島、勘察加半島、中國東北、華北、日本等地,以及中東、中亞、喜馬拉雅山等山區。於非洲、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國南部、中南半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度冬。台灣冬天常見於中低海拔的山澗溪流及水域附近。
作者: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