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燠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ㄧㄢˊㄖㄜˋㄖㄨˊ:「ㄩˋㄖㄜˋ」、「ㄩˋㄗㄠˋ」、「ㄕㄥˋㄒㄧㄚˋㄩˋㄕ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很熱。
    【例】盛夏燠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暖和。《禮記.內則》:「下氣怡聲,問衣燠寒。」唐.白居易〈潯陽三題.湓浦竹〉詩:「潯陽十月天,天氣仍溫燠。」
注音:
漢語拼音: ào
解釋:
[形]
很熱。如:「盛夏燠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ˋ
暖和。《說文解字.火部》:「燠,熱在中也。」《禮記.內則》:「下氣怡聲,問衣燠寒。」唐.白居易〈潯陽三題詩.湓浦竹〉:「潯陽十月天,天氣仍溫燠。」

㈡ㄠˋ
很熱。如:「盛夏燠暑」。南朝齊.謝脁〈出下館〉詩:「麥候始清和,涼雨銷炎燠。」宋.蘇舜欽〈滄浪亭記〉:「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

注音: ㈠ㄩˋ ㈡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