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獯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ㄑㄩㄢ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x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ūn
解釋:
參見「獯鬻」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獯鬻」: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之名稱。夏時曰「獯鬻」,周時曰「獫狁」、「玁狁」,秦漢時曰「匈奴」。《廣韻.平聲.文韻》:「獯,北方胡名,夏曰獯鬻,周曰獫狁,漢曰匈奴。」《孟子.梁惠王下》:「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肅宗從太僕袁安議,許之,乃下詔曰:『昔獫狁、獯粥之敵中國,其所由來尚矣。』」

注音: ㄒㄩ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