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珠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shuǐ zh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zhū
解釋:
  1. 圓珠狀的水滴。
    【例】一顆顆水珠從葉上滑落,滴答的聲響,串成清脆的樂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zhū
解釋:
圓珠狀的水滴。《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水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í-ts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病名。由濾過性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通常經由接觸或飛沫傳染,潛伏期約二至三週,症狀為出疱疹、發燒、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等。流行季節約在初春,以二至六歲的幼童較易感染,病癒後具有終生免疫力。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水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水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