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尖棘甕鰩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尖棘甕鰩
英文名: Okamejei acutispina
描述:
體盤長佔全長59.5-61.2%,體盤寬67.5-69.8%。體盤長佔體盤寬約87.6-88.3%,頭長36.7-37.7%,吻長25.9-26.8%,兩眼眶之間的寬度6.2-7.0%,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0.0-11.0%。吻長,約為兩眼眶距離的三倍以上。尾長約為體盤寬2/3且超過第一背鰭起點但比吻長短。眼眶邊緣的刺約6-7根,項棘1根,出水口無刺;尾上刺4或5列;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之間的空間有2根刺,尾部側邊的皺褶明顯。體盤背部呈黃褐色到咖啡色,上面分布許多密集的黑棕色斑點,在靠近胸鰭底部處有黑色眼點斑紋。體盤腹部呈灰白色,邊緣呈白色,感覺孔為黑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分布:
分布於日本南部、中國東海、南海 與臺灣周邊海域皆有捕獲的紀錄。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