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存策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rategy for Survival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適應於獲取和利用資源的生物生命史形式或行為方式。生物中有的物種不慣忍受擁擠和競爭,常向邊際環境、新生空白環境中擴散,或在生長時間上與別的物種錯開,機會物種或逃避物種屬於此類。蒲公英是典型一例,它常在路邊等受攪動較大的環境中生存,繁殖力高,帶絨毛的籽粒有很強的擴散能力,使它的後代不但追逐新環境,同時它在春天萌發早,當別的植物開始生長時,它已經開花結實,完成了生命史,避開了與別的植物的競爭。這種生存策略稱機會主義策略或r策略,機會物種或逃避物種被稱為r策略者。另一類物種可忍受擁擠和競爭,但不慣於攪動的環境,它們可以在擁擠的條件依靠競爭與別的個體共存,堅持在占領的環境中長期發展下去。這類物種稱為平衡物種,也稱為K策略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存策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