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脡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tǐ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ǐng
解釋:
[名]
直條狀的乾肉。《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高子執簞食與四脡脯。」《清史稿.卷五一一.列女傳四.林守仁妻王傳》:「母去兒無恐,但歲時具杯酒,一脡肉,母當歸,不相嚇也。」
[形]
直的。參見「脡脡」、「脡直」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直條狀乾肉。《玉篇.肉部》:「脡,脯朐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高子執簞食與四脡脯。」漢.何休.解詁:「屈曰朐,申曰脡。」《清史稿.卷五一一.列女列傳四.林守仁妻王》:「母去兒無恐,但歲時具杯酒,一脡肉,母當歸,不相嚇也。」

2. 挺直。《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鮮魚曰脡祭。」漢.鄭玄.注:「脡,直也。」唐.孔穎達.正義:「祭有鮮魚,必須鮮者,煮熟則脡直,若餒則敗碎不直。」

注音: ㄊ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