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鎂鋁皮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鎂鋁皮石(Palygorskite)又稱坡縷石,是在1862年由Savchenkov在蘇聯烏拉爾發現,後來又由法國人Lapparent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凹凸堡地區發現,並於1935年命名為arrapulgite。鎂鋁皮石是一種層鏈狀結構的含水富鎂鋁的矽酸鹽黏土礦物,晶體呈條狀或纖維狀,集合體呈土狀或緻密狀構造。顏色為白、灰、灰綠和黃褐色,土狀光澤,有滑膩感,質輕、性脆。吸水性強,潮濕時呈黏性和可塑性,乾燥後收縮,但不會龜裂,電化學性質相當穩定,所以被廣泛運用在各種工業用途上,有“千土之王”的美譽。
知識 1:
螢光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鎂鋁皮石
國外產地: 中國江蘇的盱眙、六合,以及安徽的嘉山、全椒地區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