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印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shí yì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yìn
解釋:
用石版印刷的方法。其法將原稿用富於膠著性的藥墨寫在特製的藥紙上,稍乾後,再把它鋪在石板上,揭去藥紙,用水拂拭,趁水未乾,滾上油墨,則有字跡處著墨,無字跡處不著墨,後再將紙蓋在石板上覆壓即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石印一名石版印刷。1798年,為捷克斯洛伐克人遜納菲爾德(Alois Senefelder, 1771-1834)所發明。用富於膠著性的藥墨,直接描繪字畫於天然多微孔的石印石面上;也可寫原稿於特製的藥紙上,待稍乾後,將藥紙覆舖於石面,強力壓之,揭去藥紙,字畫即翻印於石版上。印刷前,利用水油相拒原理,先用水拂拭,趁水未乾,滾上油墨,則石面有字畫之處粘著油墨,它處則無。然後舖紙壓之,即印成書頁。我國引用石印術印書,始於清光緒2年(187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石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