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塔-拉-拉-碰-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Ra-Ra-Boom-De-Ay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吟頌方式。十九世紀倫敦劇場內的一種吟頌表演,由女伶柯林斯(Lottie Collins),稱《大裙舞》(Skirt dance)舞者,所吟唱的一段頌詞。此詞由詩人摩頓(Richard Morton)所作,音樂部份是阿瑟(Angelo Usher)所譜。此段表演含神祕趣味,有時內閣及神職的官員在觀眾席上幫腔,合唱隊也以念咒似的方式重複八次「塔-拉-拉-碰-疊」,更彰顯其專業的吟頌技巧。此頌詞出現舞台為1891年,接著的十年內,此種吟頌調甚至傳至倫敦小販,成為街頭傳統呼聲。原來在舞台表演上,此歌謠接著《大裙舞》之後唱起,節奏急速,可以《波爾卡》(polka)、《華爾茲》(waltz)、「急馳步」(galop)等舞步在組曲中表演。美國小說家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特別喜愛此頌聲。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塔-拉-拉-碰-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