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爾摩沙纖孔菌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福爾摩沙纖孔菌
英文名: Fuscoporia formosana
描述:
子實體一年生,傘狀,無柄至二分的,單生,更常見為叢生的重疊瓦狀,新鮮時軟且肉質,角質且乾時很輕。菌蓋平展,扇形,平貼至具傘狀,或有時叢生,≦ 5公分寬,≦ 1公分厚,上表面鮭魚色至銹褐色,最初被覆粗糙毛至硬毛,之後直立的菌絲黏結至菌齒的一叢,大多數在基部直立。菌孔的表面在還在生長的標本為白黃色,受傷或觸碰時立即變黑,之後變鮭魚色至銹褐色。菌孔圓形或稍微角形,每公釐3-5個。菌絲單系,菌絲無色,淡黃色且薄壁至暗褐色且厚壁,偶爾或經常分枝,≦5.0微米寬。剛毛很多,剛直,暗褐色,一面膨大,5-7 × 18-30微米。擔孢子廣橢圓形,平滑,1.8-2.5 × 3.5-4微米,無色至黃色。
分布:
台灣。
作者: 魏佳玲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