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ㄍㄞˋㄍㄨˇ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ㄅㄧㄣˋㄍㄨˇ」。
  2. ㄍㄨˇㄕˊㄏㄡˋㄒㄧㄠㄑㄩˋㄒㄧㄍㄞˋㄍㄨˇ˙ㄉㄜㄒㄧㄥˊㄈㄚˊㄖㄨˊ:「ㄓㄢˋㄍㄨㄛˊㄕˊㄉㄞˋㄙㄨㄣㄅㄧㄣˋㄐㄧㄡˋㄕˋㄕㄡˋㄍㄨㄛˋㄅㄧㄣˋㄒㄧㄥˊㄧㄣㄧˇㄅㄧㄣˋㄨㄟˊㄏ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n
解釋:
  1. 膝蓋骨。 △臏骨 ◎
  2. 古時削去膝蓋骨的刑罰。
    【例】戰國時代,孫臏就是受過臏刑,所以以「臏」為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n
解釋:
[名]
膝蓋骨。《史記.卷五.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唐.張守節.正義:「臏,脛骨。」也稱為「臏骨」。
[動]
削去膝蓋骨。《荀子.正論》:「詈侮捽搏,捶笞臏腳。」唐.楊倞.注:「臏腳,謂刖其膝骨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