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揲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s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é
解釋:
[動]
1.以手抽點物品的數目。古時多用於數蓍草占卜,以測吉凶。《玉篇.手部》:「揲,數蓍也。」《易經.繫辭上》:「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己揲了一個蓍,筮得『天山遁』。」
2.拿取。《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揲荒爪幕,湔浣腸胃。」
3.折疊。唐.劉駕〈長門怨〉詩:「閒揲舞衣歸未得,夜來砧杵六宮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鞭打處罰、修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