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籐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ㄨˊㄓˋ˙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ㄊㄥˊㄑㄧˋ」、「ㄊㄥˊㄌㄢˊ」、「ㄊㄥˊ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解釋:
  1. 竹製的器具。
    【例】籐器、籐籃
  2. 蔓生植物的莖或卷鬚。同「藤」。
    【例】垂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解釋:
[名]
1.竹製的器具。《集韻.平聲.登韻》:「籐,竹器。」
2.棕櫚科「水籐屬」、「黃籐屬」、「巨籐屬」等約十餘屬其莖部的泛稱,常用製家具、藤杖、藤席及各式編織工藝品等。
3.泛指蔓生植物的卷鬚或莖。同「藤」。南朝齊.謝朓〈與江水曹至干濱戲〉詩:「花枝聚如雪,垂籐散猶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î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