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臉地犀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uthern Ground-Hornbil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Bucorvus leadbeateri
形態:
體長90~130公分,為最大型的犀鳥,腳粗而強健,喙大型,較細長,上喙基部上方突起。全身羽毛黑色,飛行時可見翼有白色斑點。雄鳥臉部以及喉袋皮膚裸露,鮮紅色;雌鳥臉部紅色,喉袋藍灰色;幼鳥臉部以及喉袋黃色,喙上無突起。
分布:
分布於非洲赤道以南的東非及南非。
生態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疏林以及草原地帶。和其它犀鳥差異很大的是牠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面行走覓食,而且是肉食性;休息時停棲在樹上。成群活動,一群最多11隻,共同佔有並防衛約100平方公里的固定領域,黃昏的時候會成群鳴叫宣示領域。成群在領域內步行巡邏,在地面撿取、啄食或是挖掘食物。食物包括昆蟲、蛇、陸龜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繁殖期時一群中只有最優勢的一對會繁殖,其它成員會扮演幫手的角色,協助繁殖者防衛領域、餵食雌鳥和幼鳥。於樹洞中築巢,內部有樹葉襯裡,一窩產1枚卵。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科: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臉地犀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