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繐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ㄇㄧˋ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su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解釋:
[名]
1.細而疏的麻布。《說文解字.糸部》:「繐,細疏布。」《儀禮.喪服》:「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繐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歸骸洛浦,繐帳猶懸。」
2.用絲線或布條等結紮而成的穗狀裝飾品。同「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夏作人)匆忙之間,又沒有辮繐子,將就用一根黑頭繩打了結,換上衣冠,出來相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平行散開的細線,以細絲線束成,可垂掛於旗子、桌巾等物品四周的裝飾物。
  2. [[名] ] 額前或兩鬢垂落的髮絲。
  3. [[動] ] 布料周邊的織紋鬆開散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