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星旗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xīng q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qí
解釋:
1.星名。指參旗九星,主司弓弩之張。借指戰旗。南朝陳.徐陵〈關山月〉詩二首之一:「星旗映疏勒,雲陣上祁連。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明.沈采《千金記》第三○齣:「〔合〕軍旅事,吉凶大。看群雄聚散星旗布,何日得罷干戈。」清.世宗〈懷邊地將士〉詩其一:「無端戍火明西塞,勞我星旗向遠征。」
2.形容軍旗如眾星之多。如:「星旗電戟」。
3.民國初年的陸軍軍旗,由十八小星環繞中央一星,今已不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星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