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哺乳類動物。頭有雙角,皮、毛、角、骨都具利用價值,肉、乳可食用。有綿羊、山羊、羚羊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á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áng |
解釋:
[名] 1.哺乳綱牛科部分動物的泛稱。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綿羊、山羊、羚羊等。 2.姓。如漢代有羊續。 3.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áng |
解釋:
[形] 吉利、吉祥。通「祥」。如:「吉羊如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iûnn
|
解釋:
|
|
同義詞: | 羊仔 |
音讀: | iông |
音讀: | Iûn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ㄤˊ 1. 哺乳綱牛科部分動物之泛稱。例如:綿羊、山羊、羚羊等。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2. 十二生肖之一。漢.王充《論衡.物勢》:「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 3. 姓。如漢代有羊續。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ㄒㄧㄤˊ 吉利、吉祥。通「祥」。《墨子.明鬼下》:「有恐後世子孫,不能敬莙以取羊。」南宋《隸續.元嘉刀銘》:「宜侯王,大吉羊。」 |
|
注音: | ㈠ㄧㄤˊ ㈡ㄒㄧㄤ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羊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