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絣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b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ēng
解釋:
[名]
古代氐人以不同顏色絲線混織成的布匹。《說文解字.糸部》:「絣,氐人殊縷布也。」
[動]
1.編織。如:「絣繡」。明.袁宏道〈舒大家誌石銘〉:「朝絣暮織,為余叔督家政,甚勤苦。」
2.延續。《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將絣萬嗣,煬洪暉,奮景炎,扇遺風,播芳烈。」
3.纏、綑。《水滸傳》第二○回:「身穿一領黑綠羅襖,下面腿絣護膝。」《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罪人入獄,教獄子絣在廊上。」
解釋:
「絣」的異體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