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胠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腋下。《玉篇.肉部》:「胠,腋下也。」
2.古代軍隊的右翼稱為「胠」。《集韻.平聲.魚韻》:「胠,一曰陳右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
[動]
1.從旁打開。《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
2.阻攔。通「阹」。《荀子.榮辱》:「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大甽小畝,為青魚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