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泐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雕刻、銘刻。
    【例】泐石、泐碑
  2. →手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水石的紋理。《說文解字.水部》:「泐,水之理也。」
[動]
1.石頭依其脈理而散裂。《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
2.雕刻、銘刻。如:「泐石」、「泐碑」。
3.書寫。常用於信函中。清.袁枚〈答長州明府楊鏡村書〉:「特泐數行,上塵清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石之紋理。《說文解字.水部》:「泐,水石之理也。」

2. 石頭依其脈理而散裂。《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元.郝經〈書磨崖碑後〉:「中間剝泐尚含胡,慘淡中丞面餘衊。」

3. 雕刻、銘刻。通「勒」。如:「泐碑」。清.徐珂《清稗類鈔.禮制類.禱雨》:「御製申謝之文泐石山巔,碑首全題皇太后徽號,前代碑碣文字無此例也。」

4. 書寫。常用於信函中。清.袁枚〈答長州明府楊鏡村書〉:「特泐數行,上塵清聽。」《福惠全書.卷三二.陞遷部.候楊提臺》:「泐布蕪詞,侑將芹獻。」

注音: ㄌ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