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脖子 - 教育百科
ˊ
˙
  • 漢語拼音 bó z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ó zi
解釋:
  1. 頭與身體接連的部位。
    【例】昨晚睡覺時不小心扭到脖子了。 △脖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脖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ó zi
解釋:
頸項,頭與身體連接的部分。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著一下,那裡尋黃文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正說話間,只見洋裝朋友,忽然把身子一扭,像是脖子上有東西咬他癢癢似的,舉起手來一摸,誰知是一個白蝨。」也稱為「脖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脖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頷頸 相關客家語 頸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