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ǎo hú |
解釋:
位於大洋邊緣,排列成凸向海洋的一連串弧狀群島;多火山及地震,太平洋西岸最多見。如日本、琉球、臺灣、菲律賓、印尼等島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島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sland Arc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一連串大部份為火山島所組成的島嶼群,常排列成一弧狀,弧形凹側通常靠近大陸,而凸處則靠近海洋,並常與海溝相鄰。其成因為海洋板塊隱沒於另一板塊之下,造成劇烈的火山活動於被隱沒的板塊上形成火山島,因此島弧為一複雜的板塊邊界。島弧或排成一列,其組成以火山岩為主;或為內外平行排列成二列,這種情況下,外側的島弧由受外力強烈擠壓的沈積岩所組成,內側的島弧則由安山岩組成。島弧附近常是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的地區。西太平洋地區島弧發育十分發達,日本和菲律賓的大多數島嶼即由一連串島弧所組成;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原為一島弧,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後所形成。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