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走索舞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nambulus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角色名。走索舞者(Funambulus)表演高度技巧之韻律動作,深為古羅馬人所欣賞。後世在赫克拉尼亞姆(Herculaneum)及龐貝城(Pompeii)發現之圖畫中,繪有走索之表演。走索舞者通常只有一男性表演者,但有時亦有二人或三人共同表演。表演者穿著戲衣並化妝或帶面具,代表半人半獸之森林之神,酒神以及農牧神等,並有其他傳說中之動物角色。在走索時,表演各種姿勢,同時並說笑話以取悅羅馬觀眾。表演者在索上並演奏樂器,有時亦唱歌或唱詩。走索時,以神杖作為平衡棒。技巧高超之走索者,可以在走索時將酒由一酒器倒入另一酒器而不灑出點滴。走索表演並未設置安全網。當時羅馬皇帝安東尼納斯(Emperor Antoninus)下令地上必須有羽毛墊。此種傳統之走索表演,留予以後教堂中之奇蹟劇中以暗繩繫天使,由高空而下之技巧,使觀眾大為驚奇。走索舞者在希臘稱之為卡羅貝斯(Kalobates)。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走索舞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