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瑗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yu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àn
解釋:
  1. 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是由早期環狀石斧演變成的臂飾,後來再演變為玉鐲。
    【例】瑗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àn
解釋:
[名]
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是由早期環狀石斧演變成的臂飾,後來再演變為玉鐲。《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中間有圓孔之璧玉。《說文解字.玉部》:「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爾雅》曰:『好倍肉謂之瑗,肉倍好謂之璧。』」《玉篇.玉部》:「瑗,玉名。」《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淮南子.說林》:「璧瑗成器,礛諸之功;鏌邪斷割,砥礪之力。」

注音: ㄩ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