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虎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bái h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ái hǔ
解釋:
1.神話傳說中的野獸。《詩經.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漢.毛亨.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2.星名。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的總稱。
3.中國神話或星相家所說的凶神。《水滸傳》第三七回:「纔離黑煞凶神難,又遇喪門白虎災。」《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白虎臨身日,臨身必有災。」
4.俗稱無陰毛之女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白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