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木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ái mù ěr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白木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ái mù ěr |
解釋:
植物名。白木耳科白木耳屬。性喜潮溼多雨之處,常發生於梅雨季節。子實體雞冠形或耳形,外表有平滑柔軟的膠質褶襞保護著,可分泌白色或黃色黏液。遇水膨脹,遇燥乾縮,味淡薄。富含肝醣,有營養價值,常用作滋養調補品。也稱為「銀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白木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e̍h-bo̍k-ní
|
又音: | pe̍h-bo̍k-jí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白木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