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怗 - 教育百科
怗 |
|
- 部首 心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8畫
- 漢語拼音 tiēzh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iē |
解釋:
[動] 平服、平定。《公羊傳.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副] 安靜。《太平廣記.卷四五六.餘干縣令》:「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ān |
解釋:
參見「怗懘」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ㄝ 1. 平服、平定。《玉篇.心部》:「怗,服也。」《公羊傳.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2. 安靜。《玉篇.心部》:「怗,靜也。」《太平廣記.卷四五六.餘干縣令》:「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 ㈡ㄓㄢ 「怗懘」:音調不和諧。《禮記.樂記》:「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 |
|
注音: | ㈠ㄊㄧㄝ ㈡ㄓ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怗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