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訑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訑謾」、「訑訑」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ˊ

1. 「訑訑」:傲慢不聽人言。《玉篇.言部》:「訑,訑訑,自得也。」《孟子.告子下》:「訑訑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里之外。」漢.趙岐.注:「訑訑者,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

2. 「訑謾」:欺騙。《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宋.陸游《渭南文集.卷三四.尚書王公墓誌銘》:「有寃者得盡其言,誕謾者一再詰,皆詞窮折服,自謂當受罰。」

@C13050

㈡ㄕ

@C13191

㈢ㄧˇ

@C13191

注音: ㈠ㄧˊ ㈡ㄕ ㈢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