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認識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cial epistemology
作者: 葉乃靜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認識論是一種知識的社會理論或是知識的社會科學,並以認識論為基礎。也可以說,社會認識論是有關知識或資訊的社會面向之研究,其試圖找出社會力量在知識產生、評估、傳播和確認有效性之過程的影響。傳統的認識論旨在獲得真實信念的認識過程,社會認識論則探討社會實踐或互動對人們的真實信念的價值影響,或者說人們的知識和經驗是社會互動和協商的結果。因為,社會認識論主張人們的知識是集體的產物,經由人與人或人與物或環境的互動、交換而建構起來。理論上來說,社會認識論是很重要的,因為社會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同時也有實踐上的重要性,例如它在資訊相關的社會機構中所扮演的角色。Goldman (2001). Social Epistemology i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Retrieved Octobe 5, 2010, fro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epistemology-social/.S. Fuller (1988). Social epistemology in James H. Collier (2010), Social Epistemology: A Journal of Knowledge, Culture and Policy (24).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
參考資料:

Goldman (2001). Social Epistemology i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Retrieved Octobe 5, 2010, fro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epistemology-social/.S. Fuller (1988). Social epistemology in James H. Collier (2010), Social Epistemology: A Journal of Knowledge, Culture and Policy (24).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認識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