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衝突策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Conflict Strategies
作者: 徐文鈺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在其認知發展理論中,強調兒童在其自行發展出的概念與新概念或現實情境不符合時,會產生認知衝突。這種衝突會進而形成動力,促使個體修正原有概念,使新舊概念統整在新的認知結構中,此歷程稱為調適(accommodation),是概念不斷學習與分化的歷程。皮亞傑此種強調主動建構的認知發展觀點,被認為是建構論(Constructivism)的先驅。
  之後的許多建構論學者,都採取和皮亞傑類似的觀點來研究錯誤概念(misconception)或先前概念(preconception)。他們主張運用認知衝突策略,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概念。認知衝突策略實施步驟為:先提供一與學生原有概念不符的新概念成情境,使其自己有所覺知,並造成認知上的衝突或不平衡;學生因欲恢復認知平衡,進而修正原有概念,建構新概念;最後再鞏固此一新概念。認知衝突策略在科學教育方面應用甚為廣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衝突策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