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貼錢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iē qi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ē qián
解釋:
1.典錢、質錢。《宋書.卷六四.列傳.何承天》:「時有尹嘉者,家貧,母熊自以身貼錢,為嘉償責。」
2.找回的餘款。《水滸傳》第二三回:「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
3.賠補錢財。《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這樣激著他,他就替你用力,連貼錢都是肯的。」《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制臺知道饒鴻生是個富家子,又兼年紀輕,肯貼錢,又肯做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貼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了本塌本塌錢蝕本賠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