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刈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割取。
    【例】刈草、刈麥
  2. 砍殺。
    【例】刈亡、刈人之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割取。如:「刈草」、「刈麥」。《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2.砍殺。《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3.消滅。《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名]
1.割草的農具。即鎌刀。《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三國吳.韋昭.注:「刈,鎌也。」
2.姓。如五代時宋有刈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ˋ

1.割草。《說文解字》正篆作「乂」。如:「刈草」、「刈麥」。《說文解字.丿部》:「乂,芟艸也。刈,乂或从刀。」《詩經.周南.葛覃》:「維葉莫莫,是刈是濩。」《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晉書.卷八八.孝友列傳.孫晷》:「時年饑,穀貴,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見而避之。」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2.割草之農具。即鎌刀。《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三國吳.韋昭.注:「刈,鎌也。」

3.砍殺。《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新唐書.卷八五.列傳.竇建德》:「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宋.蘇軾〈教戰守策〉:「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4.消滅。《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孤本元明雜劇.陳倉路.第一折》:「則他那逆天背理可釤刈,我則待要勦除亂掠扶家國,長驅席捲安邊地。」

5.姓。如宋有刈懷。《萬姓統譜.寒韻》:「刈,見《姓苑》。刈懷,宋人。」

⇒@B00009

㈡ㄞˋ

@B00009

注音: ㈠ㄧˋ ㈡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