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
解釋:
  1. 行走困難的樣子。
    【例】迍邅、邅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
解釋:
[動]
轉、改變。《楚辭.屈原.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形]
參見「屯邅」、「邅回」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難行不進貌。亦用以喻人之困頓、不得志。《集韻.平聲.仙韻》:「邅,屯邅,難行不進皃(貌)。」《易經.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六:「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屯邅」亦作「迍邅」。

2. 轉也。《玉篇.辵部》:「邅,轉也。」《楚辭.屈原.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注音: ㄓ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