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鋸鱗魚 - 教育百科
臺 | |
灣 | |
鋸 | |
鱗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臺灣鋸鱗魚 |
英文名: | Myripristis formosa |
描述: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主上頜骨長未端達眼後緣;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2;腹鰭硬棘 I ,軟條 5-8 (通常 為7 ) ;尾鰭深叉形。各鱗片中央為銀粉紅色,周緣則為暗紅色;鰓膜後緣具黑色帶,僅延伸至眼睛下緣的水平線之上;背鰭硬棘部之上半部為鮮紅色,背鰭軟條部及臀、腹及尾鰭的領頭鰭條為白色,臀、腹及尾鰭續接1條紅色寬帶,背鰭軟條部會形成1個大紅斑塊。 |
|
分布: 臺灣的特有種。臺灣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