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革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tific Revolution
作者: 古智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學革命是孔恩(T.S. Kuhn)提出科學發展過程中,典範(paradigm)遭受攻擊與發生變遷的時期,當在常態科學下,依照典範指導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或是實驗沒有照預期的方式運作,即所謂的發生異常現象,雖經科學社群專家的一再努力,仍未能使符合現存的科學觀念(或稱典範、世界觀),經由這些及他種方式,常態科學一再陷入紊亂的狀態,此時該社群再也不能漠視或迴避這些可能顛覆現有科學傳統的異常現象時,危機於是發生,接著就是一系列非常態科學活動的展開,最後可能把科學導向一套新的信念,一個科學活動的新基礎、新典範、新世界觀,這一涉及專業信念之轉移的非常事件,就是孔恩所謂的科學革命;此即意謂著科學發展不全然是累積的事業;而且最重要的是革命後,科學家已在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從事研究,這些轉變以及變遷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爭論,都是科學革命的重要特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革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