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瀸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ji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
解釋:
[動]
1.浸漬、弄溼。《淮南子.要略》:「瀸濇肌膚,被服法則。」晉.羊祜〈雁賦〉:「臨空不能頓其翼,揚波不能瀸其羽。」
2.消滅。通「殲」。《公羊傳.莊公十七年》:「齊人瀸於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浸漬、沾濕。《說文解字.水部》:「瀸,漬也。」《淮南子.要略》:「瀸濇肌膚,被服法則。」晉.羊祜〈雁賦〉:「臨空不能頓其翼,揚波不能瀸其羽。」

2. 泉水時有時無。《爾雅.釋水》:「泉一見一否為瀸。」清.郝懿行.義疏:「蓋泉有時出見,有時涸竭。」

3. 微小泉水。《廣韻.平聲.鹽韻》:「瀸,泉水出微皃(貌)。」唐.柳宗元〈又祭崔簡旅櫬歸上都文〉:「或坋而頹,或确而萃,陰流泄漏,瀸沒渝溢。」

4. 消滅。通「殲」。《公羊傳.莊公十七年》:「齊人瀸於遂。」

注音: ㄐ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