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髊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ㄍㄨˇ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zìcīcuō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鳥獸的殘骨。《集韻.去聲.寘韻》:「骴,鳥獸殘骨。亦作髊。」
注音:
漢語拼音: cuō
解釋:
[動]
把牙、骨、角等材料製做成器物。《集韻.平聲.戈韻》:「髊,治牙骨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帶有腐肉的人骨。《玉篇.疋部》:「髊,腐骨也。」《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無置城郭,揜骼霾髊。」漢.高誘.注:「髊,讀水漬物之漬。白骨曰骼,有肉曰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