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血吸蟲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xiě xī chó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ě xī chóng
解釋:
動物名。吸蟲綱裂體吸蟲科。雌雄異體。灰白色,雄蟲長五至十八公釐,體側向腹面卷曲,形成小槽,用以夾抱雌蟲。雌蟲長七至二十七毫米。多寄生於肝臟和腸道內,引起血吸蟲病。雌蟲在腸壁附近產卵,卵隨糞便排到水中,在水中孵化出纖毛幼蟲,進入釘螺等中間宿主體內,發育增殖成許多胞囊幼蟲,再產生許多搖尾幼蟲,逸出螺體,遇入水的人、畜,即由皮膚侵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血吸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