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擬鮋 - 教育百科
魔 | |
擬 | |
鮋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魔擬鮋 |
英文名: | Scorpaenopsis neglecta |
描述: 體中長,略側扁,前背部明顯隆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25-2.5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25-2.5倍,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頗小,頭長為眼長之5.2-6.2倍,上側位。眼間距寬,頭長為眼間距之3.8-4.4倍。口中大,上端位,斜裂且角度極度傾斜,與水平呈40-50° (S. diabolus嘴部斜裂角度呈60-70°),下頷長於上頷。鼻棘由6-11棘所取代。眶下脊呈鋸齒狀。眶下脊具4棘,角度向腹側位,第一棘位於淚骨。眼後棘由2-4鋸齒狀突起取代,由1脊延伸至鼓棘。上鰓蓋棘雙分岔。翼耳骨棘與後顳骨棘呈鋸齒狀。頸棘具補上3棘。枕骨凹陷深,前緣具1彎曲低矮的脊。眼眶下前端具1倒三角形凹陷。眼間距無縱列皮瓣,眼上棘具觸角但不明顯。鱗片小,櫛鱗。側線上側位,斜直,後半部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縱鱗列:42-45。背鰭低矮,起始於上鰓蓋棘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通常第三-4棘最長,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起點下,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軟條16-18;腹鰭胸位,延伸至肛門,具硬棘 I,軟條5;本種體色多變,不易辨別,胸鰭內側斑紋可作為辨認本種之特徵:鰭膜上不具1列黑色斑點,但接近胸鰭基部處散布小黑斑點。(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
|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北起從日本南部至澳洲西岸,印度亦有分布。臺灣分布於西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