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長鰭小鮋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長鰭小鮋
英文名: Scorpaenodes albaiensis
描述:
重要分類特徵如下:無鼻棘;胸鰭的中央軟條長於正上方的軟條;胸鰭的最後分支軟條長度為最長胸鰭軟條的58.0-72.5%(平均長度63.5%);背鰭軟條8或9(模式標本9);胸鰭軟條15-17(16);前背鰭鱗列7-9(7);縱列鱗37-42(40);側線上鱗列4或5(5);側線下鱗列10-12(11);最後端背鰭棘基與側線間鱗列4-6(5);通常有一個大黑斑位於下鰓蓋。長鰭小鮋與正小鮋(,Scorpaenodes minor))非常相似,區別如下:鱗片較正小鮋的鱗片小;前背鰭鱗列數、側線上下部之鱗列數、最後端背鰭棘基間之鱗列數等,皆較正小鮋的鱗列數多;側線較正小鮋的側線高。而縱向鱗列數,可作為明確區分兩魚種的關鍵特徵(長鰭小鮋37-42與正小鮋27-32)。此外,長鰭小鮋具有較多的背鰭軟條數(模式標本9,正小鮋8)和胸鰭軟條數(模式標本16,正小鮋15)。(林沛立編寫 2012/12)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包括非洲東海岸、紅海、塞席爾、馬爾地夫群島、查戈斯群島、澳洲北部地區、東南及西南太平洋、法屬波里尼西亞、臺灣以及日本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綠島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