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
解釋:
  1. 摧殘。
    【例】鎩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
解釋:
[名]
長矛。《文選.陸機.辯亡論》:「長棘勁鎩,望飆而奮。」
[動]
摧殘。《文選.左思.蜀都賦》:「鳥鎩翮,獸廢足。」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i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ㄚ

1. 鈹(一種上部像兩刃之劍,而下部像矛的柄)且有劍鼻者。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鎩,鈹有鐔也。」

2. 長矛。《廣韻.入聲.黠韻》:「鎩,長刃矛也。」漢.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晉.陸機〈辯亡論〉:「長棘勁鎩,望飆而奮。」

3. 摧殘、折傷。《廣韻.去聲.怪韻》:「鎩,翦翮。」《淮南子.覽冥》:「西老折勝,黃神嘯吟,飛鳥鎩翼,走獸廢腳,山無峻榦,澤無洼水。」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㈡ㄕㄞˋ,ㄕㄚ之又音。

注音: ㈠ㄕㄚ ㈡(又音)ㄕ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