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鬍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iwanese Barbel Moray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irrimaxilla formosa (Chen and Shao, 1995)
形態:
魚體強壯且肌肉發達;魚體前面橢圓,後面些許側扁。口裂大,下頜突出且稍微向上彎曲,上、下頜較尖;上下頜的周緣具有許多稍微捲曲的鬍鬚狀構造。頭部側線孔小,但可明顯分辨;鰓孔的略前方背側不具鰓位側線孔構造。前鼻管位於吻端的兩側,呈略扁的管狀。後鼻管位於眼睛前緣的上方,具有花瓣狀突起的邊緣。嘴可完全閉合。上下頜的牙齒皆為彎曲狀的尖牙,牙的邊緣不為鋸齒狀。前上頜齒板的中央部位具有排列成3列不太規則的9個牙齒,正中央列的3個牙齒最大;前上頜齒板的周緣列有11個牙齒;鋤骨齒板包含9個小型直排單列的牙齒;上頜齒2列,外側列約有15~16個小型牙齒,內側列有5~7個較長的尖牙;下頜齒2列,外側列較小、緊鄰,每邊約有27~28個,內側列較大,每邊約有9個。保存在酒精中的魚體底色為黃褐色,全身具有許多褐色虎斑狀的條紋,且在體側互相連結,形成粗厚的網狀斑紋。魚體腹側的斑紋較不明顯。上下頜的周緣具有1列褐色深淺交錯的斑塊;嘴角為深褐色;前鼻管基部的前腹側區域為深褐色;眼睛的前方部位及背後區域具有一些周緣飾有細小深褐小點的淺色斑塊。小型鯙類,體長可達16.6公分。
分布:
僅發現於臺灣南部的墾丁南灣附近海域。
生態習性:
棲息生活於潮間帶的潮池中。
利用:
體型小無食用價值。數量稀少,有瀕臨絕滅的危險,不宜採捕利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目: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亞目: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
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台灣鬍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