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頭鵐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黑頭鵐
英文名: Emberiza melanocephala
描述:
體型比一般在台灣出現的鵐類大,而且外側尾羽無白斑。雄鳥頭頂、眼先、頭側及耳羽均為黑色,頸側有一鮮黃色帶延伸至後頸,而形成項圈。後頸、背、栗紅色,腰部色淡而微黃。尾上覆羽灰白,具黃色羽緣;尾羽暗褐色,羽緣白色;小覆羽與背同色,具灰色羽緣,中、大覆羽黑褐色,具白色寬羽緣形成兩條翼帶;飛羽黑褐色羽緣白色。腹面自喉至尾下覆羽為鮮黃色。度冬期全身各羽具灰色羽緣,使黑色頭部及栗紅色體背被遮蓋而變成灰色調。雌鳥頭頂及背面淡灰褐色,具暗色羽幹紋,腰和尾上覆羽淡棕黃色,腹部污黃色,頰及耳羽灰褐色具小斑紋,飛羽及尾羽褐色,翼上覆羽暗褐,羽緣污白色。喙鉛藍色或灰藍色。跗蹠及趾暗肉色。
分布:
繁殖於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及黎巴嫩、伊朗等地;至印度北部及中部度冬,福建、香港、馬祖有零星紀錄。台灣與正常分布區域距離甚為遙遠,於台東蘭嶼、澎湖吉貝及台北田寮洋有發現紀錄。
作者: 蔡牧起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