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丹氏鸕鷀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丹氏鸕鷀
英文名: 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描述:
與鸕鷀相當近似,在野外不容易辨認。成鳥全身羽毛大致為黑色,帶有灰紫或藍色的金屬光澤,但翼上覆羽和肩羽為黑綠色,帶有黑色羽緣。上喙灰黑色,尖端向下彎鉤,下喙灰白色,眼先為淡黃色或淡橘色,眼為碧綠色,眼下無毛為黃色皮膚,具有黃色裸露喉囊,嘴裂下的喉囊線形,向前斜伸至下喙基與裸皮交接處,喉部羽毛為白色,翅形圓而短,尾巴呈長楔形,由14根尖硬的尾羽構成,腳為黑色,趾間具有全蹼。在前繁殖羽,頭、頸及上胸具有大塊的白色纖羽,並掩蓋其下的黑色短羽,同時上腿部有大塊白色羽毛。亞成鳥的背面羽色為褐色,帶有黑色的金屬光澤,胸部及腹部為白色,與鸕鷀亞成鳥相比,其白色部分較白、較大,而且與黑色背面的界線更為明顯。
分布:
分布侷限於東亞。繁殖地以日本海周邊海岸或小島為主,包括日本、庫頁島南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朝鮮半島等地。度冬地區除繁殖地之外,尚包括中國東部海岸、琉球群島及臺灣。臺灣偶見於北部沿海。
作者: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