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孔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ㄗˇ
  • 部首外筆畫 1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kǒ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ㄖㄨˊ:「穿ㄔㄨㄢㄎㄨㄥˇ」、「ㄅㄧˊㄎㄨㄥˇ」。
  2. ㄕㄣˋㄈㄟㄔㄤˊㄖㄨˊ:「ㄒㄩㄑㄧㄡˊㄎㄨㄥˇㄐㄧˊ」、「ㄎㄨㄥˇㄨˇㄧㄡˇ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1. 窟窿或小洞穴。
    【例】穿孔、毛細孔、千瘡百孔
  2. 孔子的簡稱。
    【例】孔廟、孔孟學說
  3. 很、非常。
    【例】需款孔急、孔武有力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名]
1.窟窿、洞穴。如:「穿孔」、「針孔」、「毛細孔」、「千瘡百孔」、「無孔不入」。《列子.仲尼》:「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
2.孔子的簡稱。如:「孔廟」、「孔孟學說」。《淮南子.俶真》:「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世。」
3.姓。如漢代有孔融,唐代有孔穎達。
[形]
1.通達的。《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婼羌傳》:「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2.大。《老子》第二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副]
甚、很、非常。如:「需款孔急」。《文選.枚乘.七發》:「毅武孔猛,袒裼身薄。」《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甲子,詔軍務未竣,需材孔亟,其有知兵之人,所在保舉錄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á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ó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