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Ripersiella hibisci - 教育百科
R
i
p
e
r
s
i
e
l
l
a
h
i
b
i
s
c
i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Ripersiella hibisci
描述:
體長卵圓形,約0.9-1.9 (1.2) mm 長,0.4-0.9 (0.5) mm寬。觸角5節,約200-211 (206) μm長。唇基上唇鞘,約83-94 (92) μm長。下唇約111 µm,略長於唇基上唇鞘。無眼。頭側板明顯,三角形,具4根刺毛。足發達,短。前足:基節約56-67 (58) µm長;轉節+腿節約128-161 (143) µm長;脛節+跗節約128-150 (140)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93-1.00 (0.98);脛節/跗節約是0.92-1.08 (1.02)。中足: 基節約56-67 (70) µm長;轉節+腿節約133-161 (144) µm長;脛節+跗節約128-144 (136)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90-1.00 (0.95);脛節/跗節約是1.00-1.09 (1.04)。後足: 基節約61-72 (65) µm長;轉節+腿節約153-183 (165) µm長;脛節+跗節約161-183 (174)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0-1.10 (1.06);脛節/跗節約是1.07-1.29 (1.16)。爪細長,無爪突,約28-33 (29) µm長。足無透明孔。背裂發達,內緣骨化,每瓣具2-4根刺毛及一些三孔腺。無腹裂,有時1或2個。無刺孔群。臀瓣不發達,腹具一端刺毛,背具3或4根刺毛,139-183 (165) μm長。肛環約22-67 (40) µm長,51-61 (55)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61-67 (65) µm長。 背方有纖細刺毛,約18-26 (21) µm長,伴著短刺毛,約7-12 (10) µm長。長刺毛,約32-59 (42) µm長,發生於腹部。具三孔腺,約3 µm長,均勻分布。多孔腺,直徑約8 µm長,分布於腹部第2-5節後緣;有一些則分布於腹緣及胸中央區域,偶有一些分布於胸緣。大型雙叉管腺,約7-9 (8) µm長,11-12 (11) µm寬,數量少,單個分布於多數體節邊緣,有些則分布於亞緣區或體中央;多數的雙叉管腺在接近管基部處會有1-3根刺毛。小型雙叉管腺,約7 µm長,9 µm寬,橫跨腹部第4及5節中央區域,偶有1或2個分布於腹部體緣。 體腹方有許多纖細鞭狀刺毛,約33-46 (37) μm長,伴隨著短鞭刺毛,約 9-18 (12) µm長。長刺毛約56-80 (68) µm長,分布於腹部。三孔腺均勻分布。多孔腺大小與背方類似,單列至三列分布腹部第3及其後結束後緣,向兩側分布至體緣;其他分布於胸緣及胸中央區域。無大型雙叉管腺。小型雙叉管腺,大小與背方類似,分布於腹部幾節中央區域,向前至腹部第4節。
分布:
Ripersiella hibisci </em>為世界廣泛分布種類,至少分布於5國,如下所示。台灣的標本則是於荷蘭海關所檢疫到。</p> 澳斯塔拉西亞區(Australasian): 美國(夏威夷)</p> 新北區(Nearctic): 美國(佛羅里達州)</p> 新熱帶區(Neotropical): 波多黎各</p> 東方區(Oriental): 香港、台灣</p> 古北區(Palaearctic): 中國、日本</p>
作者: 蔡明諭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