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扭轉,扭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orsion
作者: 蔡益超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如圖所示之圓桿,長度為L,茲在兩端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縱軸的扭矩T,則稱此桿件承受扭轉作用。
  設以左邊斷面為基準,則右邊斷面產生一扭轉角ф。事實上扭轉角由左至右從0線性累加至ф,θ=dф/dx=ф/L,稱為單位長度之扭轉角。
  上述圓桿承受扭轉作用後,各點會產生剪應變γ,距圓心越遠,γ越大。剪應變可導得如下:
   γ=rф/L=rθ
  式中,r為所考慮之點距中心的距離。此點之剪應力τ如下所示:
   τ=Gγ=Grθ
  式中,G為材料的剪力模數。由於斷面上剪應力對中心產生的內扭矩需與外加扭矩T平衡,故:
   T=∫Gθρ2dA=GθJ
  式中,J為斷面的極慣性矩,其值為πd4/32,d為圓桿直徑。由此,若已知某斷面承受的扭矩為T,則θ=T/GJ,故該斷面距中心為r的剪應力τ=Tr/J。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扭轉,扭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