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化學汙染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emical Pollutan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來自人為活動或人工製造的化學物質(化學品)進入環境後,會造成汙染作用的,稱為化學汙染物。例如;滴滴涕、多氯聯苯、重鉻酸鉀、氯乙烯等。化學品、藥劑的製造、生產和使用,往往也會使環境中增加這種化學物質。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和廢棄物中,往往含有各種不同物理化學性質的化學物質,它們在環境或有機體中會發生化學作用,對環境造成危害。聯合國環境計畫之潛毒物質國際登記(IRPTC/UNEP)建立了毒性化學品的資料庫,已儲存了550多種化學物質的詳細資料,最近還收集了500種毒性化學物質的安全處置方法,以及6000多種化學物質的有關國家與國際規定的重要信息。國內至民國85年共列管300種毒性化學物質,並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防制毒性化學物質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化學汙染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